黄荣辉,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男,1942年8月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8年起任大气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1990年起任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博士生导师。1993~2001年任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93年至今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在198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称号,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一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三次,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他是我国天气动力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为行星波动动力学、大气环流和气候动力学的发展做出许多系统而有创造性的研究。多年来他从观测事实、动力理论和多层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了地球大气中准定常行星波的形成、传播和异常的机理,提出准定常行星波在球面三维大气中传播方程和在三维大气中沿两支波导传播的行星波传播理论,正确地证明了球面大气行星波的波作用守恒;80年代他与日本学者Nitta同时提出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和暖池上空(特别是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强弱在东亚夏季风大气环流与气候异常起着重要作用的理论,并且提出影响我国夏季旱涝的北半球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的遥相关型及其理论。曾主?quot;灾害性气候的预测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等重大研究项目,现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批启动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此外,为填补我国关于中层大气动力学研究的空白,他也正在努力开展中层大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关于行星波动力学、大气环流理论和短期气候、中层大气动力学等方面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
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有:
1.The response of a hemispheric multilevel model atmosphere to forcing by topography and stationary heat sources. Part I, II , J. Meteor. Soc. Japan, Vol. 60, NO. 1, 93-108(与Gambo合作),1982年。
2.关于冬季北半球定常行星波传播另一波导的研究,中国科学,第十期,1983年。
3.球面大气定常行星波的波作用守恒方程与用波作用通量所表征的定常行星波传播波导,中国科学,第八期,1984。
4.冬季低纬度热源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影响的物理机制,中国科学,第一期,1986年。
5.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热源异常对东亚上空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及其物理机制,大气科学(特刊),1988年。
6.球面斜压大气上传行星波与纬向平均气流的相互作用,大气科学,Vol. 13, No. 4, 1989年。
7.Impacts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J. Meteor. Soc. Japan, Vol. 70, No. 1(B), 243-256, 1992年。
8.长江黄河流域旱涝规律和成因研究,山东科技出版社,384pp(与叶笃正等合著),1996年。
9.Dynamical effect of the zonal wind anomalies over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ENSO cycles, Science in China, Vol. 44, No. 12, 1089-1098,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