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大气所“十四五”规划气象海洋灾害预报研究战略研讨会召开

  2020年9月23日,由战略规划与重大任务处、LASG和LACS联合承办的大气物理研究所“十四五”规划气象海洋灾害预报研究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丁一汇院士、吴国雄院士、石广玉院士、吕达仁院士、李崇银院士、中科院前沿局地球科学处副处长李颖虹以及来自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大气所的百余名科研人员齐聚一堂,献计献策,积极研讨。会议由大气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周天军主持。

  周天军从“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为切入点,简要回顾了大气所几位前辈“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研国家之所需”围绕着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所做出的卓越历史贡献,强调在科学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大气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他指出,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针对气象和海洋灾害的预报研究问题,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中科院作为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所应有的作用。

  李颖虹首先传达了中国科学院“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制的最新进展,指明院里规划中主要涉及的大气科学领域方向包括了极端天气、天气预报、地球系统模式、臭氧和大气容量等内容。随后她希望大气所提高站位,体现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担当,研究所规划在与国家和院里的规划做好衔接以做到全院规划一盘棋的前提下,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加强研究所为气象、水文、国土资源等部门提供支撑和多元化服务的能力。

  研讨会上,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谈哲敏教授通过视频就“气灾害预测中观测、理论和模式的平衡与共进性挑战”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吴欢教授身在美国时间深夜就“多尺度流域、城市洪涝耦合模型和预报系统在2020年洪涝灾害中的应用”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费建芳教授对“海气耦合热带气旋数值预报系统及应用”给出了现状分析和殷切展望;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罗亚丽研究员就“近40年中国暴雨机理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设想;大气所特聘研究员林先建先生汇报了“中科天机-全球云解析天气预报系统”研发的艰苦经历与应用的广阔前景;大气所孙继明、田向军、刘海龙三位研究员还分别就“强风暴天气预报模式云微物理和动力方程的挑战”、“NLS-4DVar:面向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与应用”和“全球涡分辨海洋预报系统LFS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概要的介绍与分析。

  与会专家围绕气象海洋灾害预报方面的战略发展趋势、大气所重点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大气所拟在高度关注国家和社会需求,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白春礼院长近期的一系列讲话精神的基础之上,应充分发挥建制化优势,弱化PI制,加强国内外合作,参考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世界天气计划相关内容,围绕资料观测获取、致灾机理探索、耦合同化方法、卫星资料应用、一体化模式构架等诸多方面开展天气海洋乃至中高层大气的科学研究,重点解决国家面临的“卡脖子”问题。

  研讨会还就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培养引进、绩效政策制定、水文天气研究、冬奥气象保障、服务人民大众、联合实验室建设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有益探讨,为大气所未来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大气所“十四五”规划编写组将及时学习领会研讨会精神,认真编制大气所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与重大任务处供稿)

周天军、李颖虹讲话

学术报告

院士发言

战略研讨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