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系统四“资料同化(区域、陆面和大气化学)、观测系统模拟实验、卫星关键参数反演及数据融合分系统”中期检查评审会在京举行

  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清华大学共建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于2020年9月14日下午在北京召开了系统四“支撑数据库和资料同化及可视化系统”—“资料同化(区域、陆面和大气化学)、观测系统模拟实验、卫星关键参数反演及数据融合分系统”中期检查评审会。此次评审采取“现场+视频会议”组合的形式进行。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等单位的行业专家,丁一汇院士、蒋兴伟院士等专家莅临指导,丁一汇院士任专家组组长。

  首先,装置系统四负责人王立志研究员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中期检查内容以及与会专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张兴赢研究员代表承建单位致辞。

  本项目定位于为地球系统模式和区域高精度模式,提供数据和同化工具方面的支撑。产出包括多套数据,重点面向东亚地区,充分利用中国气象业务探测系统的多源资料,为区域和全球大气模式提供分析和再分析的资料,为模式的验证分析提供卫星资料和融合产品。

  之后,承建单位分别从项目组织管理、任务建设进展、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方面展开汇报,并对专家组意见进行了逐条回应。评审专家组通过审阅评审资料、听取汇报、现场质询和研究讨论,认为系统四该部分研究任务均已按合同要求和计划开展,问题和风险总体可控,同意通过中期检查评审。同时,专家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如进一步加强系统间的对接,严格控制任务时间节点等。

  最后,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装置工程经理部经理周天军作总结发言。周天军首先非常感谢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指出本项目的实施非常必要,国家现在非常重视数据平台的建设,在大气科学领域,要抓紧数据的收集和共享工作,特别涉及到卫星遥感等有关数据,大气所非常愿意借助大装置这个平台,为国内相关行业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撑;另外,基于项目支持的周期,先推出1.0版本的数据产品,实现自主数据从0到1的突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明晰数据质量的提升空间,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滚动发布后续版本,实现从1到N的可持续发展。

  后续大装置和系统将与承建单位一起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建设方案和内容,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大科学装置的建设目标。(怀柔科学城办公室供稿)

 

 

 

与会专家发言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