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EST: 揭秘城市大气氨浓度的早高峰

  氨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关键前体物,也是氮沉降输入到生态系统的主要化学形态,甚至可以在亚洲季风的影响下到达对流层顶部,影响冰云形成和区域气候。为降低其不利影响,氨减排势在必行,实施这一行动的科学基础是厘清大气氨的来源。

  已有的观测发现,氨气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其峰值浓度一般出现在早晨7-10点。对于早高峰的形成机制,以往的解释包括:土壤/植物排放、露水挥发,亦或是混合层打破后残留层氨气向下的传输。机动车排放也曾被认为是可能的原因,但一直缺乏科学的定量证据。

  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分中心潘月鹏研究员团队基于氮同位素溯源技术,在小时尺度上追踪了北京大气氨的来源。结果发现,与大气氨浓度和机动车流量的日变化特征相似,大气氨的氮同位素信号也有明显的早高峰,而且其“指纹”特性更接近于机动车而不是农业源。通过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计算,机动车对氨气早高峰的贡献高达40%(图1) ,是城市大气氨减排的重点对象。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9.028)。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7级硕博连读生顾梦娜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潘月鹏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论文合作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美国布朗大学。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2077204)项目资助。

  论文信息:

  Gu, M.; Pan, Y.; Walters, W. W.; Sun, Q.; Song, L.; Wang, Y.; Xue, Y.; Fang, Y., Vehicular emissions enhanced ammonia concentrations in winter mornings: Insights from diurnal nitrogen isotopic signatures. Environ. Sci. Technol. 2022. https://doi.org/10.1021/acs.est.1c05884

 

图1. 基于稳定氮同位素技术解析城市大气氨来源的日变化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