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EF: 碳中和后印度洋降水的响应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破坏了地气系统能量平衡,更多能量进入气候系统,这其中93%被海洋所吸收。通过热传导和海洋大尺度环流过程,热量从海洋表面传递到深层,改变了海洋层结,深海逐渐增暖,影响气候系统。

  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气CO2浓度增加阶段,也就是海表吸热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然而不论是《巴黎协定》的1.5℃和2℃温升目标,还是近期“碳中和”目标,都需要大气CO2浓度保持稳定或是减少,这时前期海表吸收的热量逐渐向下传递,深海增暖愈发明显。而印度洋是东亚夏季风最重要的水汽来源之一,不同大气CO2浓度路径会给印度洋降水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研究员团队对此展开了研究。

  该团队利用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等排放情景(RCP4.5实验)的多模式模拟数据,并利用线性斜压模式分析了加热对异常大气环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大气CO2浓度增加阶段,北印度洋降水增多,而东南印度洋降水减少;当大气CO2浓度稳定之后,印度洋降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东北印度洋降水减少,而西南印度洋降水增多(图1)。通过诊断湿度收支发现,在大气CO2浓度稳定之后,主要是动力性降水占主导。降水响应的不同还与海表温度(SST)分布有关,遵循“暖更湿”机制。在大气CO2浓度稳定后,南印度洋SST增暖比北印度洋更强,主要是由于径向海温变化引起异常海洋热输送,将中高纬度较暖的海水输送到较低纬度。而南大洋SST异常又与CO2浓度稳定后海洋层结变化导致的南大洋径圈翻转环流减弱有关。

  该研究揭示了不同CO2浓度路径可能会导致相反的印度洋降水响应,而这些反馈又与深海增暖有关。“为避免更加恶劣的全球变暖,各国都在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一工作揭示了不同CO2浓度路径会给气候变化带来不同影响,对认识和理解气候变化的背后机制有深刻意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研究员强调。

  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侯虹宇,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屈侠副研究员和黄刚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831175)、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2)、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重点部署项目前沿研究类(COMS2019Q03)等共同资助。

 

图1 CO2上升阶段(左图)和碳中和阶段(右图)印度洋降水响应(填色;单位 mm d-1)。图中所示为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打点表示超过80%的模式符号与集合平均结果一致。所选方框是为诊断海温变化。

  文章信息:

  Hou, H.Y., Qu, X., & Huang, G. (2021). Reversal asymmetry of rainfall change over the Indian Ocean during the radiative forcing increase and stabilization. Earth's Future, 9, e2021EF002272.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1EF002272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