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GRL: 人类强迫对东南亚季风区极端干旱的影响已超出气候系统内部变率

  东南亚季风区地处湿润区,虽仅占地球总陆地面积的3%,却拥有全球近15% 的热带森林和8.5%的人口,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随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对东南亚季风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最近发布的联合研究指出,干旱事件频发会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和生态安全风险,过去30年里干旱影响了东南亚超过6600万人口,并呼吁各国努力提高对干旱的抵御能力。特别地,从2019年开始持续到2020年的极端干旱,致使湄公河水位降至10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我国西南地区同样受到该事件波及,超过100万人缺乏饮用水。虽然修筑水坝和河流引水等人类直接干预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人类强迫对该地区极端干旱事件的影响如何,目前尚不清楚。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丽霞副研究员、博士生陈梓明和周天军研究员,研究发现1951年以来东南亚季风区干旱发生频率和影响面积显着增加,并采用参加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多模式,成功检测到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指出人为强迫通过抑制降水和增强蒸发共同增加了1951-2014年极端干旱事件的发生概率,人为强迫影响的信号萌芽期最早出现在1960年代左右(图1)。尽管未来在 CMIP6 最低排放情景下,2030年代以后该地区干旱风险会有所下降,但无论何种情景预估的干旱风险仍超出工业革命前的气候内部变率范围。 
  “我们的工作从检测归因的角度证实了人为强迫对东南亚地区干旱风险的影响,可见人类活动影响的信号萌芽期已经在20世纪下半叶出现,未来发展情景的选择对该地区的干旱风险和水资源变化至关重要。”该工作的第一作者张丽霞强调。
  该研究工作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18YFA0606501、2018YFE01960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5037) 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Zhang L., Z. Chen, and T. Zhou, 2021: Human Influence on the Increasing Drought Risk Over South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 Geophys. Res. Lett., 48, e2021GL093777. doi.org/10.1029/2021GL093777
  文章链接:
图1 历史模拟和未来不同情景下预估的东南亚季风区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和影响面积的变化。阴影为基于工业革命前参照试验得到的内部变率范围,竖虚线为人类强迫影响的信号萌芽期,即外强迫超过内部变率范围的年份。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