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2017年津京冀禁煤区的建立显著提升了区域大气能见度

  从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推进,津京冀及周边地区整体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秋冬季频繁的雾霾污染大幅度抵消了之前的改善效果。受独特地形,不利气象条件,以及局地和周边区域高强度的污染排放的影响,津京冀采暖季成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和难点。燃煤源一直是京津冀地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清洁燃煤集中供暖比例较低,散煤燃烧取暖使用量仍较大。2017年环保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督促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城市加快散煤污染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任务。其中,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市2017年10月底前完成“禁煤区”建设任务,实现区域范围散煤“清零”。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202001)等项目资助下,我所辛金元研究员团队于2016-2019年我国东部区域开展同步观测采样,分析得出细颗粒物(PM2.5)组分及各组分对消光(能见度)的影响,并对比分析2016年采暖期和2017年采期同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京津冀10,000km2禁煤区建立,大幅度降低了区域内散射性气溶胶的排放,京津冀秋冬季大气能见度显著提升。相比2016年,在2017年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煤炭消耗量分别下降42.1%、8.4%和2.2%,严控散煤燃烧排放,京津冀PM2.5主要组分浓度较2016年同期明显下降,其中城市站点散射性气溶胶硫酸铵的浓度下降达幅度达59%-68%(背景区域兴隆站为23%),总气溶胶消光系数下降51%-58%,京津冀大气能见度平均提升32%。此外,冬季同期污染改善比秋季更加显著。作为燃煤源的主要示踪剂,北京和天津冬季SO42?的下降幅度分别是秋季的2.8倍和7.4倍,Cl?的下降幅度分别是秋季的3.2倍和16.4倍。2017年津京冀禁煤区建立、清洁燃煤集中供暖、散煤“清零”等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严格实施,实现了区域大气能见度快速提升,公众对环境好转的感受度明显提升。随着散煤“清零”,主要来源于机动车与生活源排放的硝酸铵消光贡献率占据主要位置,气溶胶中硝酸铵消光贡献率达35%-38%;未来京津冀区域仍需加大机动车与生活源排放控制与削减,进一步提升区域大气能见度。

  研究结果对重污染区域大气污染源排放进行针对性分类控制,实现大气能见度快速提升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上述结果近日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

  关键词:禁煤区,细颗粒物,大气能见度,化学成分,消光系数

  2016-2017年秋冬季各化学组分的消光系数的季节变化图。硫酸铵(AS),硝酸铵(AN)、有机质(OM)、元素碳(EC)、土壤细粒子 (FS)、粗粒子(CM)、二氧化氮(NO2),海盐(SS)和瑞利散射(RS)。

  Citation:

  Guangjing Liu, Jinyuan Xin*, Xin Wang, Ruirui Si, Yining Ma, Tianxue Wen, Lei Zhao, Dandan Zhao, Yuesi Wang, Wengkang Gao, 2019. Impact of the coal banning zone on visibility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92, 402-410. (IF: 5.589)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07.006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