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起源于1928年由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创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50年1月,中国科学院将气象、地磁和地震等部分科研机构合并组建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66年1月,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决定将气象研究室从地球物理研究所分出,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所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研究气象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大气科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大气科学综合研究机构。

  研究所“十四五”时期的使命定位是:作为我国大气科学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地球大气科学为主攻方向,建设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理论创新—技术研发—科教融合”三位一体的国际一流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成为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齐名的国际顶级研究所,成为驱动我国大气科学研究创新发展的战略引领者、我国大气科学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以及我国大气科学最重要的高端人才聚集地和培养基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

  以建设大气科学国际一流研发机构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明确“十四五时期”三个主攻方向:新一代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大气环境变化与碳中和;四个新兴前沿方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行星大气过程研究,极地大气关键物理过程研究,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研究。

  大气所现有1800余人(包括在职职工、博士后、在学研究生、劳务派遣人员、客座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人才计划若干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

  大气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专业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546人(其中硕士生206人、博士生340人),在站博士后99人。

  大气所目前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还设有3个院重点实验室、7个所级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挂靠大气所。另外还设有支撑部门所公共技术中心、编辑室、香河大气综合观测实验站、所创新转化基地。拥有包括河北兴隆站、安徽淮南站、吉林通榆站、西藏羊八井站、甘肃敦煌站、浙江上黄站、山东沾化站、湖南宁乡站以及北京325米气象铁塔等组成的大气观测网。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大气所密云园区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于2021年6月23日提前一年试运行,建成了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地球系统模式。

  大气所共荣获各类成果奖1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奖130余项。叶笃正和曾庆存两位先生均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WMO奖),12人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3人获得陈嘉庚奖,先后2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5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3人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大气所保持与高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国防部门、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等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发挥研究所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需求。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推进学科进步和人才建设;与气象、环保、海洋、农业、航空航天、水利、资源、国防等业务部门开展科技合作,为我国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国防安全、工农业生产等提供科技支撑;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大气所致力于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挪威、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著名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国际间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科学家获得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WMO奖,世界防灾减灾最高奖—联合国灾害防御奖、德国埃文 薛定谔奖、韩国环境部部长奖等国际奖项。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科学组织建设,现有40个国际组织任职,75个国际期刊任职。目前有在学外籍留学生23名。

  大气所主办的刊物有:《大气科学》(中文版)、《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SCI收录)、《气候与环境研究》(中文版)、《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英文版)。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WCRP)、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大气环境学委员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挂靠大气所。

大气所简介(2023年8月).pdf